春日餐桌的“野”味:国内常见野菜大盘点之苦菜
13. 苦菜
- 别名:败酱草、苦叶苗、活血草、苦丁菜、苦麻菜、小苦苣、黄鼠草、山苦荬、节托莲、小苦麦菜、陷血丹、小苦荬、苦碟子、光叶苦荬菜、燕儿衣等。
- 主要分布区域:世界范围内,原产自欧洲,主要分布在东亚、南亚、东南亚、中亚等地区,在朝鲜、日本、蒙古、高加索、西伯利亚等地也有分布。在中国分布广泛,遍及福建、湖北、山东、辽宁、新疆、西藏、河北、山西、青海、安徽等大部分地区。
- 挖野菜月份:一般 3-5 月是比较适合挖苦菜的时间,此时苦菜的嫩茎、嫩叶生长旺盛,口感较好。
- 生长地点:多生长在山坡或山谷林缘、林下、平地田间、空旷处、近水处、路边及田野间等,海拔在 170-3200 米之间12。
- 基本介绍:苦菜一般指苦苣菜,是菊科苦苣菜属的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,是一种药用食用兼具的植物,生命力和适应性较强,常成片生长。可作为蔬菜食用,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,同时还是良好的牲畜饲料。
- 外貌形状:
- 根:根部呈圆锥状,垂直直伸,有多数纤维状的须根。
- 茎:茎直立,单生,高度在 40-150 厘米,有纵条棱或条纹,不分枝或上部有短的伞房花序状或总状花序式分枝,全部茎枝光滑无毛,或上部花序分枝及花序梗被头状具柄的腺毛。
- 叶:基生叶羽状深裂,长椭圆形或倒披针形,或大头羽状深裂,倒披针形,或不裂,椭圆形、椭圆状戟形、三角形、三角状戟形或圆形,基部渐窄成翼柄,全叶裂片边缘及抱茎小耳边缘有急尖锯齿或大锯齿,顶端急尖或渐尖,两面均光滑无毛。
- 花:头状花序通常排成紧密的伞房或总状花序或单生茎顶,总苞宽钟状,总苞片 3-4 层,排列成覆瓦状,向内层渐长,小花多数,为舌状,颜色为黄色。
- 果:瘦果颜色为褐色,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倒披针形,两面各有 3 条细脉,肋间有横皱纹,冠毛白色。
- 味道:味道较苦,带有一种自然的清苦味,但也有人认为这种苦味在食用后会有回甘。
- 做法吃法:
- 凉拌:将苦菜洗净焯水后过凉水,挤干水分切碎,加入蒜泥、盐、糖、生抽、醋、香油等调料拌匀。
- 做汤:可以与豆腐、鸡蛋等一起做汤,如苦菜豆腐汤,增加汤的风味。
- 炒食:与肉丝、鸡蛋等一起炒食,如苦菜炒鸡蛋、苦菜炒肉丝。
- 做馅:洗净切碎后与其他食材混合做馅,用来包饺子、包子等。
- 功效:
- 清热解毒:有助于清除体内热毒,可用于缓解发热、咽喉肿痛、痈疮肿毒等症状。
- 凉血止血:对吐血、鼻出血、尿血、便血等有一定的辅助止血作用。
- 杀菌消炎:含有蒲公英醇、胆碱等成分,有较强的杀菌作用,对黄疸性肝炎、咽喉炎、细菌性痢疾等均有一定的疗效。
- 防治贫血: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、维生素 C 和钾盐、钙盐等,对于预防和治疗贫血病有较好的作用。
- 用途:
- 食用用途:是一种常见野菜,可做成多种菜肴,为餐桌增添美味和营养。
- 药用用途:全草可入药,用于治疗多种疾病。
- 饲料用途:茎叶柔嫩多汁,是良好的牲畜饲料,可青饲、晒制青干草或青贮。
- 注意事项:
- 脾胃虚寒者:苦菜性寒,可能会加重脾胃虚寒的症状,导致腹痛、腹泻等,应谨慎食用。
- 不宜与蜂蜜同食:《随息居饮食谱》记载苦菜不可与蜜同食,可能会引起身体不适。
- 过敏人群:对苦菜过敏者可能出现皮疹、瘙痒等过敏反应,应避免食用。
创建时间:2025-03-17 15:33